国内船舶代理备案前必须取得船舶管理业经营许可证吗
1、是的。根据查询华律网显示,国内船舶代理备案前必须取得船舶管理业经营许可证,无证进行船舶代理属于违法行为。船舶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2、取得许可后,船舶管理业务经营者需持有许可证件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方可正式开展业务。第二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必须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合同,并向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确保履行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管理职责。
3、第十七条 本规定发布前已经准许经营船舶代理业务的公司,须在本规定生效后叁个月内,按照本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要求,向交通部补办批准手续,逾期不办手续的,取消其船舶代理公司资格。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0年四月一日起生效。
4、行业监管从行政许可到备案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新成立的国内水运船舶代理应当自企业设立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备案。
5、在获得许可后,应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船舶管理业务经营者接受委托提供船舶管理服务时,需与委托人订立书面合同,并将合同报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同时,船舶管理业务经营者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有关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管理义务。
6、予以许可的,发给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件,并为申请人投入运营的船舶配发船舶营运证件;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取得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的,持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后,方可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活动。
船代公司在取得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证后还需要去哪些部门备案?各个...
1、港务局引航站备案,如果有申请供船业务还必须申请港口服务业经营许可证。海事局申请、边检站申请备案;手续简单点,就是营业执照,公司简介说明,报告什么的,具体视各部门的规定。检疫局备案,要求同上,如果开展供船业务,必须申请卫生许可证,手续麻烦,还有体系建设。
2、国际航行船舶、国际航行船舶负责人在海关办理备案的,应当提交《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备案表》、《运输工具负责人备案表》,并同时提交备案表随附单证栏中列明的材料。
3、备妥报关委托书,报关单,手册,发票,装箱单,核销单,配舱回单(十联单第五联以后),更改单(需要的话)和其他所需资料,于截关前一天通关。 跟踪场站收据,确保配载上船。
4、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通知,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企业应在经营活动开始后15日内,向注册所在地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如果无船承运企业是境外注册的,可以选择一个经营业务实际发生口岸所在地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5、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企业应当在相关经营活动开始后15日内,向注册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无船承运企业为境外注册企业的,可任选一个经营业务实际发生口岸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备案手续。
6、因为代理可以用自己名义,向船公司订舱,同时,在卸货港,寻找国内子公司/合作公司,指定为收货人,这样做对代理企业的好处是,可以保护实际收发货厂的信息,船公司/船代看不到实际收发货人。同时,代理企业签发货代提单给真实收发货人,所谓的HBL (HOUSE BILL)。
外贸船舶代理流程
较佳的外贸代理应懂得海关手续和港口作业流程。在进出口贸易中,清关是外贸代理的一项传统职能。在外贸代理与海关当局中及其客户的双重关系中,对于外贸代理的法律直位,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海关代理通常是由政府授权的。
出口货运程序 海运托运 编制船期表。外运公司按月编印出口船期表,分发给各外贸公司及工贸企业,内列航线、船名及其国籍、抵港日期、截止收单期、预计装船日期和挂港港口名称(即船舶停靠的港口)。各外贸公司及工贸企业据此进行催证、备货。 办理托运。
办理船舶(内贸/外贸)货物进出口手续及工作流程:作业委托人持与港口签订的《港口作业委托合同(协议)》 填写《货物港口作业合同》。
一般贸易出口退税申报流程包括:采集退税申报单证和数据、预申报、正式申报。
外贸运输中,货代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专业代理人,尤其在国际运输中,由于涉及复杂的跨国流程和多变的市场环境,货代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货代的主要职责包括推荐运输方式、规划路线、选择承运人、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同时还需处理突发情况,保障货物安全运输。
国际船舶代理管理规定
1、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管理,适应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航运事业的需要,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际航行船舶的代理业务。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下简称交通部)为国家管理船舶代理业务的主管机关。第四条 船舶代理业务只准由经交通部批准成立的船舶代理公司经营。
2、国内船舶代理通常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航运管理机构(统称水路运输管理部门)管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四条 )。国际船舶代理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3、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确保国际海上运输活动的规范,促进公平竞争,本条例旨在维护国际海上运输市场的稳定,保护所有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的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辅助性业务,如国际船舶代理、船舶管理、货物装卸、仓储、集装箱站和堆场等。
4、第四十三条,无船承运业务中,未按规定登记和交纳保证金的,将被要求停止经营,违法所得超过10万元的将被罚款2-5倍,不足10万元的罚款5-20万元。第四十四条,国际船舶代理或管理业务中,未办理登记手续者,将被勒令停止经营,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将罚款2-5倍,不足5万元的罚款2-10万元。
船舶代理的行业主管部门
1、国内船舶代理通常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航运管理机构(统称水路运输管理部门)管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第四条 )。国际船舶代理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2、第十三条 下列船舶,由交通部指定的船舶代理公司办理代理业务: (一)外国的军事舰船; (二)实习船、科学考察船; (三)旅客运输船(含旅游船)、私人游艇; (四)工程船及其辅助船; (五)其他应该指定代理的船舶。
3、已经办理提单登记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予以公布。第九条 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经历;(二)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必要的营业设施。
4、本规定所称水路运输辅助业务,包括船舶管理、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水路货物运输代理等水路运输辅助性业务经营活动。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水路运输辅助业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路运输辅助业务管理工作。
5、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承担水路运输管理工作,依法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对违法经营活动进行处罚,并建立经营者诚信管理制度,公告监督检查情况。